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在我市科技界引起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深刻总结经济特区发展经验,发出了新时代改革开放动员令,极大激发了科技工作者勇于创新、启迪未来的热情。接下来,将立足岗位,发光发热,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奋力谱写江门科技事业新篇章。
继续勇于探索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鼓舞我们继续勇于探索创新。”江门市泛亚生物工程与健康研究院院长吴振强表示,我国产业发展正面临重大转变,必须突破国外技术壁垒,通过行业技术改革反制技术限制。
广东南大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志强说,自己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工作20年,见证了国家对深圳的深厚关怀。2015年,周志强来到江门创业,团队成员大多来自深圳。“我们亲身见证了党和人民一手创造的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奇迹,现在我们在江门这片热土上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智能制造产业,努力把公司做大做强。”
我市二级高层次人才冯威棠,曾在深圳创业多年,是江门市云讯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创始人,他对于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的“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这句话印象深刻。他表示,自己回到江门创业,就是希望家乡能成为企业科研的先行地、实验区,带动就业、青年科创人才培养。“希望新产品在江门先行先试,再推广到其他大湾区城市。”他说。
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林展江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不仅对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指明了方向。
林展江表示,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是省科学院和江门市政府全面战略合作的主要载体,未来要成为支撑江门市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侨乡特色产业创新发展,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技术服务、人才引进培养、产业发展战略咨询研究的重要产业技术创新与公共服务平台,成为对接港澳的新型政产学研创新基地、专业科技孵化器和高端科技智库,为江门加快融入珠三角国家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提供支持和保障。
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的江门,该如何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周志强建议,江门可加快制定本地人才高效培养措施。“江门应该重视本土人才培养,主动对接当地各大院校,加强校企人才输出培育合作,形成一股创新创业的氛围,逐渐提升江门的人才吸引能力。”他表示,同时可推动各类科研机构的挂牌与建设,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等,以点带面,提高科研能力,加快突破产业关键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科研成本。
林展江表示,江门是著名侨乡,有深厚的人文基础。“近年来,江门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在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找准自身的定位,值得深思。”他建议,江门首先要围绕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侨乡特色产业,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做好经济社会创新方向的引导;其次,要搭建具有区域产业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知识创新体系,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还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创新环境,利用好各方面资源结合社会力量,加大人才引进和支持力度,做好引才与聚才工作,发挥好科技成果引导、产业创投基金支持等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金进入技术创新体系,为万众创新提供不竭源泉。
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总书记的讲话振奋人心,让人倍受鼓舞。”市科技局局长冯一宁表示,江门科技工作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积极对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着力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和承接国内外高端科技资源能力,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谈及下一阶段工作,冯一宁表示将加强与深圳科技创新合作,着力推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积极探索“深圳研发+江门转化”共同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模式,积极推动深圳科技园江门园区建设,加强与深圳科技孵化器协会对接合作,主动承接深圳的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溢出,推动一批高水平科技项目、高层次创新人才落户江门。落实我市与省科学院共建协议,加快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主动对接省科学院骨干科研所,加速集聚创新资源,将江门产研院打造成为新型研究院和科技孵化平台。同时,要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抓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落实科技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培育高端科研平台和办好创新创业大赛等科技工作,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不断谱写江门科技新篇章。
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邹敦华表示,市科协将继续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推动粤港澳青少年交流交融,承办好明年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打造粤港澳青少年科创平台,促进三地青少年深度交融。此外,邹敦华表示,市科协将坚持新发展理念,努力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做好引才引智工作,组织实施好广东青年科学家江门行活动,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人才对接服务。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市民反映科技场馆不足、农村地区群众获得科普服务的机会不多等问题,深入调研制定措施,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推动市科技馆纳入我市“十四五”规划建设。实施好科普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宣讲力度。
五邑大学生物科技与大健康学院教授彭金宝表示,五邑大学随着改革开放一路走来,今年建校35周年,学校正在建设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将抢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重大历史机遇,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腹地高水平理工人才培养的摇篮和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吴振强表示,江门市泛亚生物工程与健康研究院将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成果落地转化,促进地方产业发展。近期,研究院将以新会陈皮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为切入点,加强技术创新,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持。